设为首页    |    校友登录

思政教育

学习资料
位置: 本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学习资料 > 正文

用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

来源:学生处   时间:2015-01-28   点击数: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培养爱国意识。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高校应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教学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注入学生心灵。积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稳健务实的心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需要联系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让大学生明白只有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爱国,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思想政治课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利用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教学,开设爱国专题讲座,利用网络传播爱国思想等。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

  培养敬业意识。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爱国意识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高度的敬业意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需要注重培养以下几种敬业意识。一是乐业意识。只有乐业才能敬业,也只有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二是进取意识。只有抱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三是承受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承受力,即使最初对工作非常热爱,也可能仅仅保持三分钟的热情。四是大局意识。应坚持个人梦服从国家梦,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个人梦。高校应创新敬业意识培养方法,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在实践中磨炼敬业意识。

  培养诚信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人之本。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观。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诚信教学。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方式记录学生的诚信状况,并将其与评优、贷款、就业推荐等挂钩。应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加强道德修养,做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做到身正为范。

  培养友善意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人不善与人相处,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友善的行为。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系统设计友善意识培养内容,围绕情绪调控能力、对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友善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用心引领。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品质,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模仿爱的行为,自觉地友善待人。高校应创造环境,让大学生结成伙伴、彼此走近,在伙伴间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友好合作。

(作者:贾凤姿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地址:方兴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兴大道509号) 

    包河校区(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9号) 

邮编:230051 电话:0551-63617016

版权所有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皖ICP备06014220号